为活化古典诗词、培育青年文化创新力,由武汉传媒学院校团委指导、人文与艺术学院诵读社举办的“诗韵新绎•古风今潮”创新传承第二课堂活动于2025年11月20日、24日相继在武汉校区2号教学楼2103、大悟校区T3教学楼3101举行。活动吸引2024级、2025级近百名学生参与,通过“知识学习-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的闭环设计,推动古诗文与现代视听艺术的深度融合。

图1:“诗韵新绎•古风今潮”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与学生代表合影
活动以“古诗小知识学习”破题,诵读社骨干成员肖梦怡从格律声韵切入,带领同学们诵读《将进酒》,感受平仄交替的抑扬之美。在“意象探微”环节,以“明月”和“杨柳”为例,对比分析“明月”和“杨柳”在不同诗句中呈现的不同意象,引导同学们理解 “意象即情感载体”的创作逻辑。一名参与者表示:“原来同样的景物,在不同诗人笔下能承载截然不同的情感,这让我对古诗的意境有了全新认知。”

图2:齐诵《将进酒》,感受格律声韵之美
“古诗今译与赏析”环节中,诵读社骨干成员程祎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介绍了该诗的创作背景、解析了该诗的艺术手法并分享了该诗歌对现实的启示:在快节奏社会重拾慢抒情的意义。

图3:赏读《夜雨寄北》,重拾慢抒情的意义
在范作展示环节,指导教师左霞和王军老师特邀请此次二课活动优秀代表作《舞动诗魂》和《唱诵“水调歌头”》团队成员分享创作过程和团队分工合作细节,讲述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的经历。
《舞动诗魂》以舞蹈为媒还原“竹外桃花三两枝”、“树阴照水爱晴柔”、“团扇轻启山居秋”、“独钓寒江雪”等灵动画面。《唱诵“水调歌头”》则以唱诵结合的形式对古诗《水调歌头》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二者都把古诗里的场景搬到现代校园,让此次二课参与者感受到穿越千年的诗意;短视频展示赢得全场掌声,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无限可能。
此次第二课堂活动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通过短视频这一青年喜闻乐见的载体,让古典诗词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