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学院大悟校区升旗仪式——科技筑梦未来,人文擎画新卷

发布日期:2025-03-17    浏览次数:

春风拂面,晨光熹微。2025年3月17日,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在大悟校区举行了以“科技为笔,人文为墨,共绘新画卷”的主题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由杨皓翔同学主持。

国护队员们身着墨绿色礼服,肩章上的金色勋章熠熠生辉,在晨曦映照下散发出夺目华彩。他们身姿矫健,目光如炬,每一步都踏响着信念的鼓点,穿过氤氲雾霭,伴随国歌,踏出磅礴气势,向着升旗台稳步迈进。全体师生庄严肃立,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尽显无限热爱与崇敬之意。

接着学生代表侯文卿进行国旗下讲话。她从升旗仪式切入今天演讲的主题,阐述了科技与人文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推动社会发展,列举古今科技成果展现其影响力;以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例,强调了人文精神对科技发展的指引性作用;同时还介绍了人文艺术学院各个专业同学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实践成果。最后呼吁新时代新青年要提升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携手两者融合之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随后,四位同学带来了诗朗诵《科技筑梦》。他们用问答互动的形式,将未来具象化,从前沿科技到重大成果,展现了科技对未来的塑造力。未来是星辰大海、宇宙升空,是微观世界、生态城市,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万物互通,更是我们身边的嫦娥、天问、北斗、C919大飞机、奋斗者号、粤港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中国天眼、5G标准、太湖之光……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是国家的骄傲,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石。朗诵中,同学们还提到“更好的未来需要我们用汗水、用情感、用智慧去创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未来更美好世界的建造者。”这场朗诵充满了朝气与正能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新时代青年科技筑梦的坚定信念。

最后由教师代表陈睿老师进行发言。他以“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为主题,与我们分享了传承、创新、绽放三个关键词。传承,是以文化之火照亮精神。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更应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从新编粤剧《新龙门客栈》到山东曲阜的《金声玉振》,从甲骨文的数字解码到敦煌飞天的数据共振,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传承,不断走向世界的舞台。人文与艺术学院的学子们,当以文化传承为己任,让中华文化成为我们行走世界的底气。创新,是以青春之我引领时代之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人文与艺术学院的学子们,当以科技为笔墨,重构人文,用代码唤醒古老韵律,让舞蹈成为虚实交织的时空语言。绽放,是以理想之光奔赴星辰大海。大学四年是个人成长的黄金期,更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期。愿我们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既有脚踏实地的定力,又有开拓进取的勇气;像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既沉淀千年的底蕴,又焕发数字时代的光彩;像故宫角楼的榫卯,既坚守文化的根脉,又探索融合的智慧。陈睿老师最后以三句话与我们共勉:愿我们胸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在技术洪流中守护人文温度;愿我们笔下生风云,纸上起惊雷,用创新表达诠释中国精神;愿我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让青春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升旗仪式在主持人的总结中落下帷幕。文艺是青春的诗篇,滋养灵魂;科技是时代的号角,引领未来。我们应以文艺滋养心灵,用科技拥抱未来,让青春在两者的交融中绽放光彩。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老师的话语,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本次升旗仪式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思想启迪。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人文与艺术学院的学子,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发展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