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令行禁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发布日期:2024-11-11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政绩观,准确把握好令行禁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积极有为的正面清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就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正面清单和努力方向。

第一,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从历史经验看,没有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就难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国家。我国的创新要素正在大量集聚,创新条件显著改善,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打造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量大面广的优势,大力培育有“独门绝技”的创新型企业,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保障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和产业创新。坚持开放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时,要推动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领域开辟一批面向未来的新赛道,形成一批带动力和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的未来产业。我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是就业、收入和民生保障的主要来源,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加以改造提升。

第二,要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既是差距所在,也是潜力和动力所在。一方面,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认真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各地区根据各自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第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和未来优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制高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做好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前沿技术研发应用。要巩固和扩大我国在绿色产品和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持续增强绿色低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第四,要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化。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在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同时,多维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畅通国际贸易循环,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做强做优跨境电商,稳住外贸基本盘。要畅通国际投资循环,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要畅通国际能源资源循环,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主要能源资源供应国的务实合作,强化再生资源国内国际循环利用。要畅通国际技术循环,拓展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扩大专利、技术进出口,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畅通国际人才循环,创造更好环境,积极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第五,要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鼓励勤劳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形成既不断做大“蛋糕”、又持续分好“蛋糕”的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包含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所谓质的规定性,就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经济的结构、质量、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所谓量的规定性,就是使宏观调控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保持适宜的经济增长、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适宜的经济增长,就是现有要素资源能够支撑、实现充分就业、既不引发通胀又不引发通缩的经济增长水平。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质”与“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有所不为的负面清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既有肯定,又有否定,通过否定达到更高水平的肯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践中,既要把握住应该做什么,又要把握住不能做什么,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什么。

第一,要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各地发展条件存在极大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发展情况,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可以快一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不能蛮干,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发展,不能为了短期目标而急功近利或搞一些“奇葩”政策,不能寅吃卯粮,不能破坏法治,不能违背各地的主体功能定位盲目追求速度。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地区,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潜力都在生态,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速。在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各地要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技术产品迭代周期,找准自身产业定位,不能急躁冒进、盲目投资,不能一哄而上、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止顾此失彼。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安全,也不能为了安全而放弃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没有高质量发展,就可能形成重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等相互交织,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过度举债搞建设。推动发展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发展而危害经济社会稳定和安全,避免发生重大的社会治安、安全事故等问题。推进改革也有负面清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农村改革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第三,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开放发展,防止搞封闭割裂的自我小循环。要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来构建国内大循环,各地不能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封锁,不能搞“内卷式”恶性竞争、互相“挖墙脚”,不能变相搞各种优惠的招商引资。要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向上竞争,反对逐底竞争。国际循环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大国,开放发展有利于我们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抗冲击能力。有的西方国家推动同我国“脱钩断链”,我们不能靠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来应对,而是要扩大高水平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要深化各领域开放,采取多种方式同世界各国保持多层次交流合作,把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强做优做大。

第四,坚持发展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近年来,很多国家经历了大幅通胀,而我国物价平稳,说明我们依靠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是正确的。金融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存在“空转”现象。金融要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热衷于赚快钱,不能搞金融泛化,不能造成“产业空心化”,要在更好服务科技进步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长期稳健发展。

第五,坚持求真务实,防止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从实际出发谋划高质量发展,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都要突出实的导向、做出实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能好高骛远、大而化之,不能搞花拳绣腿、繁文缛节,不能搞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增强战略定力,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能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主要领导干部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只挂帅不出征。要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扎扎实实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和科学方法论,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本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4年第10期)《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

2024年第10期目录责任编辑: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