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发布日期:2023-05-31    浏览次数: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世界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研读,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上,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鲜明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运用于解决新时代的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无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精神。“十四个坚持”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系统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各个领域推进治国理政的理念、成就和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这些重要内容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推动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念和主张的提出,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消除贫困、坚持团结抗疫、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中国方案的提出,为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迈向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力量,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极大增强了人类社会追求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根植中华历史文化深厚沃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历史智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有了更为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标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讲信修睦”“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在制度文化、精神理念层面深度融合,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

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练升华。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己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这一重要思想,是引领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

三、始终不渝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一个继续推进历史创造的伟大进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责无旁贷的重要历史使命。

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要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着眼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持续深入推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深刻阐明这一重要思想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努力推出更多标志性研究阐释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也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人民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底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牢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推出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自信自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精神气度和基本立足点,要立足中国国情、贯穿中国精神、体现中国思维,使中国学术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守正创新”是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提高学术原创能力,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问题导向”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路径,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奋力推进新时代学术理论创新。“系统观念”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科学方法,要树立全局观,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要求,不断提升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胸怀天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视野和境界,只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才能更好担当起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推动理论创新中有所作为,必须坚持“两个结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解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研究和协同创新,加强对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从伟大实践中构建新理论、提出新观点,积极回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成果。同时,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深入挖掘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源泉,坚持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绽放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