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法治意识,明确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伦理准则,引导积极分子以法治思维规范言行、以责任担当践行初心,11月5日12时30分,人文与艺术学院分党校在2410教室开展了“守好法治底线——高校积极分子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伦理”专题党课。此次党课由人文与艺术学院组织员荣金玉老师主讲。
党课伊始,荣金玉老师以“法治底线的定义与内涵”为切入点,结合高校学生成长实际,系统阐释了法治底线在个人发展、社会治理中的核心意义。她指出,法治底线不仅是“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基本要求,更是积极分子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社会责任的“思想基石”,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积极分子需先明晰“法为何物、底线在哪”,才能在学习生活与未来职业道路中坚守原则、不越雷池。

在“语言传播中的法律常识”模块,荣金玉老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聚焦高校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学术交流场景,剖析了语言传播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她举例说明,从学术论文中的版权引用规范,到网络发言时的言论边界,再到日常沟通中的隐私保护,每一处细节都与法律常识紧密相关。“积极分子更应成为‘懂法、用法’的先行者,在语言表达与信息传播中主动规避风险,既保护自己,也维护他人合法权益。”

随后,荣金玉老师指出,要严守学术法治底线,杜绝抄袭、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将“尊重知识产权”融入科研学习全过程;要恪守网络法治准则,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社交平台中保持理性发声,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要践行校园法治规范,在班级管理、社团活动中主动维护公平公正,以规则意识处理同学关系与集体事务。

在党课结束时,荣金玉老师对全体积极分子提出期望:一是要筑牢法治思想根基,主动学习《宪法》《民法典》等与青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素养;二是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校园活动、志愿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服务同学;三是要明确职业伦理导向,提前规划未来职业道路,将“守法合规”作为职业发展的首要准则,做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能坚守法治底线、践行初心使命”。

此次党课学习,不仅给学员们搭建了学习法治知识、明晰责任使命的平台,更推动了“法治意识”与“积极分子身份认同”的深度融合。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规范日常行为,在校园中争做法治标杆,在未来职业道路上坚守职业伦理,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