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中文系传来喜讯:
中文系教师余杨和汉语言文学专业B2303班学生曹倾撰写的3篇文章成功入选《读者》杂志合辑《父母的辛苦,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目前该合辑已由读者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余杨:《父母的辛苦,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
曹倾:《大胆一点,别再唯唯诺诺》《别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爱你的人》
这是继我院在艺术赛事中屡获佳绩后,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彰显了我院中文系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扎实基础。
作为中国期刊界的标杆品牌,《读者》杂志自 1981 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持 “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坚守传播 “真善美” 的价值追求, 2024 年,《读者》荣获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授予的 “全民阅读第一刊”荣誉称号,2025 年品牌价值更是达到 576.85 亿元,连续斩获 “中国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本次入选的合辑正是该刊 2025 年度重点推出的情感类文集,延续了杂志一贯的精品选稿标准,聚焦家庭亲子关系,收录了全国各地优秀作者的精品佳作。书中以真情细腻的笔触展现父母的无私付出,引导读者体会亲情背后的辛劳与坚守。余杨、曹倾师生二人的文章凭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脱颖而出。

谈及创作历程,余杨老师表示:“文学创作应扎根生活肌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温暖的文字,让更多人看见父母藏在细节里的爱。”
曹倾同学回忆起创作之初的场景,他笑着说道:“刚开始动笔时特别忐忑,总怕自己的笔触太稚嫩,写不出情感的厚重。我尝试回忆以往的事情,可记下的零碎片段凑到一起,总显得松散没有重心。后来写不下去的时候,给爸妈打了个电话,本想聊聊创作的烦恼,结果说着说着就回忆起以前的事,爸爸和妈妈说我初高中时压力太大,总是闷闷不乐,他们时常在想怎么帮我分担,妈妈总在晚自习后问我饿不饿,想不想吃什么。爸爸总在我的房间门口犹豫不决,想关心却又怕打扰......挂了电话后,我突然觉得那些模糊的记忆一下子清晰了,父母的辛苦从来都藏在这些日常的唠叨和默默的行动里。文章前后近修改了十多个版本,现在想来,能写出这些内容,更多是因为父母的爱本就有力量。这次能入选合辑真的很幸运,但我也清楚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以后还要多向老师学习,多在生活中用心感受。”

余杨老师和曹倾同学的作品能从《读者》杂志社的海量来稿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对作品文学品质的肯定,更体现了其在情感共鸣与人文价值上达到的国家级传播水准。
人文与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陶立军表示:“近年来,人文与艺术学院通过开设写作工坊、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鼓励师生深入生活感悟创作。此次作品入选这一国家级权威刊物的重点合辑,既是对师生个人创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学院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成果转化的生动体现。”
学院向中文系的余杨老师、曹倾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们继续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深耕细作,用笔墨记录时代情感,用文字传递人文温度,为学院人文建设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