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浪暖夕阳,艺心伴暮年:一场跨越代际的音乐之约 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2025

发布日期:2025-08-30    浏览次数:

为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服务社会,近日,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13名音乐专业学子组成实践团队,走进武汉宜家养老院,开展“音浪暖夕阳·艺心伴暮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搭建代际沟通桥梁,既为养老院老人提供了专业化的精神文化服务,也让学子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技能,践行了社会责任。

以乐为桥,搭建代际沟通平台

武汉宜家养老院坐落于武汉市江夏区,是集养老、护理、康复、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养老服务机构,始终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践团队结合养老院特点,围绕“情感破冰—服务深化—成果展示”三阶段有序开展活动。

在活动初期的情感破冰阶段,团队在养老院大厅精心布置 “时光记忆角”,通过悬挂老照片、摆放老式收音机,搭配《甜蜜蜜》等轻音乐营造出浓厚的怀旧氛围,引导老人回忆过往岁月。同时,组织 “老歌歌词接龙” 互动活动,以《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曲目为载体,收集老人的音乐偏好。此外,开展 “音乐时光机” 访谈,记录老人与音乐相关的人生故事,并同步播放对应年代的音乐片段,进一步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团队还通过 “代际绘画共创”“音乐疗愈问卷” 等形式,深入了解老人的需求,为后续活动的精准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实践,探索艺术助老新模式

基于前期调研,团队聚焦 “艺术赋能养老”,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在 “温情疗愈日”,学子们在《渔舟唱晚》等古筝曲背景下,为老人提供头部、肩部轻按摩,同步哼唱老人喜爱的民谣,配合节奏呼吸引导,将音乐疗愈与基础护理结合;组织 “怀旧金曲合唱圈”,以吉他伴奏教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音准较弱的老人配备铃鼓等打击乐器,让每位老人都能参与其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岁月的心灵交流,让艺术的温度在代际间传递,为助老添上一抹灵动的色彩。

九旬 “乐痴” 爷爷,用热爱诠释不老人生

活动中,一位 92 岁高龄的爷爷给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退休前是一名数学老师,退休后自学钢琴,如今弹奏已颇有水准,还特意为养老院捐赠了一台电钢琴。在最后的汇报演出中,爷爷主动提出和其他爷爷奶奶一起表演,当旋律响起,爷爷用尽全力歌唱,其他爷爷奶奶为他钢琴伴奏,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看着爷爷高龄仍对音乐如此执着,我们深受触动。是啊,唱歌从没有年龄之分,即使岁月带走了清亮的高音,但对音乐的热爱,足以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力量。这份热爱,无关技巧,只关真心

收获满满,是成长更是感悟

7月22日,团队举办 “音浪暖夕阳”成果汇报演出。节目均结合老人偏好设计,为老人们带来了《茉莉花》《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歌曲表演。此外,在为期九天的实践中,团队还开展了 “音乐按摩疗法”“扭扭棒音乐主题手工课” 等互动活动。老人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展露笑颜,我们也在与老人的相处里收获感动与成长。这场艺术助老实践,是青春力量与长者岁月的双向奔赴,既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艺术光彩,也让我们对“艺术赋能养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关爱老人、助力养老事业发展的青春担当。

作为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音浪暖夕阳・艺心伴暮年” 活动既响应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也为高校艺术专业实践育人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学院将总结活动经验,推动 “艺术助老” 模式常态化、标准化,让青春力量持续为养老服务注入温暖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