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音乐表演专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武汉传媒学院音乐系于2025年6月14日在2号教学楼2111智慧教室召开了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邀请多位来自高校、基础教育、演艺行业和创作实践一线的专家学者,对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和指导。


本次会议由音乐系主任王皓副教授主持,来自武汉音乐学院、武汉演艺集团、小蓝鲸音乐工作室、武汉光谷八小等单位的多位外聘专家受邀出席。校内青年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也参与了座谈,会议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机制、拔尖人才发展与考研导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多位专家建言献策,聚焦“融合型+进阶式”培养路径
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主任委员余翌子表示,当前音乐表演人才应注重基础表演能力的稳固与拔尖潜力的激发,建议学校设立“拔尖人才计划”或专项发展通道,对有志深造或具备舞台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课程支持与舞台平台。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考研需求,在高年级设置“考研能力提升课群”,包含作品分析、音乐理论、技巧训练等内容。
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童蓝蓝老师建议,将“小型乐队编创与合奏”课程前移至大一末或大二初,以提升学生的协作演奏能力和早期编创意识。她指出,早期介入的团队协作音乐实践对舞台表现力的塑造至关重要。
武汉演艺集团主管李卓雨则强调,应提前设置项目制课程模块,建议将排演类课程安排在第5-6学期,避免学生实践空窗。同时,针对近年来考研升学需求增长的趋势,他建议完善考研类辅导机制与课程支持体系,做到升学与就业双轨兼顾。
行业链接与平台建设成为共识重点
小蓝鲸音乐工作室负责人蔡紫荆强调,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应更贴近实际演出市场。她建议打造“演出策划—排练—呈现”全流程实践课程,并推动与地方剧场、小剧场、新媒体演出等平台的合作,提升学生的演出实战能力和社会对接能力。
校内青年教师张雪黛、谢坤助也结合教学实践,表达了对项目化教学、模块化能力培养的支持,表示将在课程改革与实践平台搭建中积极参与。学生代表杨奕然则反映,同学们普遍期望更早接触舞台,提升实战经验,同时也期待学校在考研方面提供更多针对性辅导。
明确改革方向,优化课程结构
会议最后形成一致意见,认为2025版培养方案具有良好的结构基础与现实针对性,但仍需进一步细化课程进阶路径。会议建议:前移项目制与实践课程设置,强化早期实训;设立拔尖人才发展通道,提供高阶支持;优化考研导向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升学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拓展实战机会。
学院将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力争在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此次论证会的召开,标志着武汉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创新与人才路径多元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实现“应用型+艺术型”多维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