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传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赋能,6月17日上午八点半,人文与艺术学院在2111教室举办了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本次大赛主题为“以赛促教传薪火,青蓝相继谱新篇”,旨在通过教学竞技、专家点评、同行互学,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夯实学院教学质量根基。
本次大赛共有14位从各教研室初赛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涵盖中文、英语、音乐、舞蹈、体育等多个学科方向。参赛教师围绕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环节展开精彩展示,充分展现了我院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思维。
获奖名单
新进组
一等奖
王帧帧
二等奖
周莎莎、宋歌、张德澳亚
三等奖
廖冰舒、张吴旖旎、肖金穗、孙雅妮、黄亚黎
资深组
一等奖
刘媛媛
二等奖
韩笑、李白玉
三等奖
殷定定、邹怡
赛场风采:三尺讲台竞芳华
本次大赛展现了青年教师们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体现在两大维度:技术应用的改变与教学模式的突破,为传统课堂注入了全新活力。参赛教师充分融合数字化工具和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让练习游戏化,使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
大学外语教研室的李白玉老师,通过“digital Mona Lisa”快速导入课堂,迅速提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刘媛媛老师制作了“词汇消消乐”和AI设计的开盒子小游戏,让练习变得开心有趣。


舞蹈教研室的韩笑老师,通过3D动画视频,清晰地让学生了解进行胸背训练时的脊柱结构变化形式,帮助学生规避锻炼容易受伤的风险。孙雅妮老师使用跨学科教学法,将医学知识和舞蹈艺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训练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体育课部的殷定定老师,借助教学提升俱乐部专业度,形成"教-练-赛-社"四维一体的羽毛球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竞赛不仅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对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深度检验。本次大赛中,参赛教师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学生的学习难点,精准施策,打造高效课堂。理论类课程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内容抽象、记忆困难”等问题,教师采用“案例+故事化”讲解,将枯燥的理论融入经典作品分析。
中文教研室张德澳亚老师,结合经典童话故事案例,为评委和观摩教师呈现了一堂充满童趣与深度的示范课。张吴旖旎老师通过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短短一节课就能习得书写好诗句的能力。


音乐学教研室的周莎莎老师,结合中日音乐风格的不同,使用线上视频形象地给学生们讲解了大调和小调的乐理区别。

实践类课程针对“技能应用不熟练”的痛点,设计“阶梯式任务”——从模仿到创新,结合即时反馈与分组互评,让学生在“做中学、错中改”。
体育课部的邹怡老师认识到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差甚远,通过小组练习,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贴近学生的心理。黄亚黎老师采用具身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更及时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纠正错误动作。


本次大赛中,参赛教师还充分展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智慧,将价值引领 “如盐入水” 般自然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同频共振。
大学外语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音乐学教研室的王帧帧老师和音乐表演教研室的肖金穗老师在选择教授的曲目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以期展现出民族英雄抗日时的大无畏精神,培养新时代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体育课部的宋歌老师,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融入课程当中,以精讲多练开展教学,采用多种组织方法开展练习,使学生习得排球技能的同时感受排球文化,着力以体育人。

薪火相传:名师点评助成长
大赛特邀学院资深教授,教学督导及往届教学竞赛获奖教师组成评委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表现等维度进行专业点评。评委团队由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盛银花教授、副院长陶立军教授、教学督导覃美琼教授,教学督导曾莉教授,以及2024年西浦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沈洁教授,和202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曾德副教授组成。本次大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传帮带”精神的生动实践。学院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赛,助力其快速成长。

比赛不是终点,而是教学改革的新起点。希望获奖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院教学质量提升。
赛后评委老师们针对当天比赛中呈现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给青年教师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期望。
盛银花教授还强调:“青年教师既要夯实理论根基,也要关注学科前沿,让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活力。

教学督导覃玉琼教授指出从童话中的真善美,到女排的永不言弃,各位老师将价值观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学,真正实现了“如盐入水,有味无痕”。

教学督导曾莉教授提出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终点。希望各位老师保持开放心态,持续学习教育理论、学科前沿、技术工具,让课堂始终充满活力。

沈洁教授分享经验:“教学竞赛是‘磨刀石’,平时多积累,赛时敢突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副教授曾德教授分享经验说道:“还有更大的赛场,更具挑战性,希望青年教师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自己课程的内在逻辑,能刻苦地磨练教学能力。”

陶立军教授对大赛进行了总结:“以赛促教,以教促学。本次大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也彰显了学院“重教学、强师能、育新人”的优良传统。未来,人文与艺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传媒与艺术人才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