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绘浓情,音漾童心——武汉传媒学院“武传音学”志愿服务队走进“千字屋”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

5月18日,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武传音学”志愿服务队走进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千字屋”,开展以“用音乐感受诗词之美”和“学会做勇敢的自己”为主题的儿童音乐美育活动。活动由音乐学专业骨干教师组织,十六位同学分两组以音乐唱游与音乐心理剧的形式,持续探索高等艺术教育服务地方、服务少年儿童成长的路径。

“千字屋”是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打造的公益性儿童想象力体验空间,于2016年建成开放,是武汉和友城瑞典博伦厄市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在“千字屋”里孩子们可以在志愿教师的引领下体验与阅读相结合的瑞典式想象力游戏,运用想象力创编自己的故事。被誉为武汉与瑞典博伦厄文化交流的典范。近年来,“千字屋”已成为武汉少儿图书馆最受欢迎的活动项目之一,也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化志愿者,他们不仅在“千字屋”还走入更多的儿童公益阅读项目。“千字屋”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地扩散和渗透,惠及更多的儿童。此次“武传音学”团队的入驻,是一次高校专业美育资源精准下沉的尝试。

音乐学专业的苟贝、刘圆伊、叶博非、饶莹莹、周凌莞尔、余郑欣怡、张子涵、王伟瑾八位同学完成的《悯农》音乐唱游中,通过“趣味热身”“古诗抢答”“分组演绎”和“吟唱送别”等环节,使孩子们沉浸在诗词与音乐交织的情境中,不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更在乐器合奏、角色扮演中体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等价值理念。教学中融入奥尔夫教学法,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音乐学专业郭雨冉、刘义禛、陈雨涵、舒锦慧、解景晖、袁烨、吕行、张雨萱八位同学共同设计并完成的《奇妙音乐岛》以音乐心理剧为媒介,师生共同创编剧目,引导孩子们释放情绪、认识自己、表达勇气。活动结合音乐、游戏、手工制作与情绪教育,探索艺术介入儿童心理成长的新路径,充分发挥音乐在育人、育心中的独特作用。

两场活动中,音乐成为传递情感、启发思维的纽带。通过诗词与节奏的结合、剧场与心理的交汇,不仅提升了儿童的审美素养,也拓展了他们的情绪表达与社会认知能力,美育真正“渗透”到了儿童教育的各个维度。

主办方评价:

“千字屋”资深教师范老师点评《悯农》音乐唱游活动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充分展现出了音乐专业水准。大学生教师们形象优雅大方,肢体语言丰富得体,歌声悦耳动听,充分展现了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老师们的舞台表现力尤为突出,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在课堂上的引导非常到位,展现了出色的教学把控能力。范老师提出希望这个活动主题能够继续深化、提升,指出活动突出"悯农"主题,后期可注重抑扬顿挫的朗诵技巧,加入“吟诵”训练,争取推选至武汉市少年图书馆优秀活动作品。中小学儿童实践活动专家金老师点评本次活动采用现场创编的形式极具教学价值,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在音乐情境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表演技巧,还通过乐器合奏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和学习热情,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状态正是音乐教育追求的理想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通过游戏化教学让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影子家长评价:

这个活动让我惊喜地发现,传统文化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孩子。孩子不仅学会了诗词,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老师们专业又亲切,活动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作为家长,我最看重的是孩子在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和实际收获,这次活动两者都做到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正是我们期待的,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武传音学”志愿服务队已连续三年参与“千字屋”系列活动,持续将高校专业人才与教学成果向地方输送,为武汉儿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青春活力。团队在一次次服务中不断成长,也在地方实践中探索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演”融合的真实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