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文绘本点亮乡村童心

发布日期:2025-04-18    浏览次数:

  我院英语专业一直将“戏剧与儿童英语教学融合途径”作为少儿艺术英语教育方向建设的核心。在方向建设中,团队教师们在不断探索艺术元素与少儿英语教学相结合的途径,一直努力践行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寻求实践平台。

2025年4月16日上午,我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党员教师李娟代表“天有悦读”志愿服务队,受邀在武汉市江夏区最偏远的法泗桥头小学(鸿华希望小学)开展英文绘本阅读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选用的内容为武汉传媒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少儿英语绘本阅读》的特色教学成果。她为这里的一年级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文绘本阅读课“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创新教学:让英语学习活起来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伴随着轻快的节奏,李娟老师手持毛绒玩具熊,用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带领孩子们进入奇妙的英文绘本世界。针对乡村一年级学生英语零基础的特点,李娟老师运用新颖的五感体验教学法和有趣的戏剧游戏,帮助这些小学生建立英语好感度。
      在视觉上,李娟老师准备了超大版绘本和色彩鲜艳的动物卡片;听觉方面配以韵律感强的英文童谣;触觉环节让孩子们传递毛绒玩具,亲身感受“brown bear”的质感;动觉方面引导孩子们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最后通过情感共鸣,鼓励每个孩子用“I see...”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通过空间行走、身体拼合动物和角色扮演等戏剧游戏,从语言、思维到情感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小学生们尽情释放天性,还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这种全方位的沉浸式教学,让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法泗桥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王老师介绍说,“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英语课,他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

        在教学过程中,李娟老师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特别加入了“Panda, panda, what do you see?”内容,让孩子们学习“China”和“bamboo”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单词。

   乡土情感培育环节更是别出心裁。李娟老师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熟悉的家乡景物,并用刚学会的简单英语进行描述。“I see golden rice fields(我看见金色的稻田)”,“I see clear river(我看见清澈的小河)……这些稚嫩却真挚的表达,让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我们不仅要教语言,更要通过语言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李娟老师说。

心灵关怀: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李娟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情绪动物”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动物代表不同的心情,帮助孩子们学会表达情感。“全接纳”的教学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就感。不管发音是否标准,只要勇敢开口就会得到肯定和鼓励。这种正向激励让原本有些羞涩的孩子也渐渐敢于表达。

这场跨越60多公里距离的志愿活动证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对话。“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被看见、被重视的温暖。”法泗桥头小学校长动情地说。这种心灵上的滋养,或许比单纯的语言教学影响更为深远。

“每个孩子都值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李娟老师说,“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英语教育。”正如改编这个英文绘本的结尾所写:Children, children, what do you see(孩子们,孩子们,你们看见了什么?)We see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sees me.(我们看见了世界,世界也看见了我。)这或许就是教育帮扶最动人的回响——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英文绘本阅读走进乡村小学的志愿活动为我们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人文与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吴斌表示。武汉传媒学院天有悦读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化乡村儿童支持计划活动,让更多乡村孩子的心灵被点亮,让教育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